2008年10月22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缺会官员上电视检讨是另一种“以权谋私”
陈一舟

  10月17日,重庆奉节县委、县政府召开全县重大项目暨乡镇“10+1”工程建设大会,对全县城乡统筹工作作具体部署。会前数日,县委办公室与县政府办公室联名给80多个县级部门、30多个乡镇下发通知,要求“一把手”参加。结果,4家单位缺席,21家单位“一把手”用“替身”参会。随后,奉节县委办公室发出通报,对缺席的25个部门“一把手”提出严肃批评,责令他们在电视上对全县群众作检讨(10月20日《重庆晚报》)。
  找“替身”开会,该不该批评?该!会风纪律该不该整肃?该!所以,奉节县对不参加会议的25部门“一把手”提出严肃批评,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。但我感到奇怪的是,“开会没请假”、“组织纪律观念不强”,应该去向组织部门或者是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反省,跟电视观众作哪门子检讨呢?
  近年来,官员上电视作检讨的事情逐渐多了起来。今年4月10日,湖北利川市责令缺席全市教育工作大会的13 家单位,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市人民公开检讨。该市还对缺席单位进行集体补课,市电视台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现场直播(4月11日《长江商报》)。原本很简单、很细节性的行政检讨和内部纪律整肃,却搞得很复杂、搞出了很大的动静,甚至演变成公共事件,有些不可思议。难道,电视上作出的检讨格外“深刻”,或者,试图引入公共的监督?非也。我想,之所让官员上电视作检讨,说到底不过是披着“行政透明”外衣的新形式主义——看上去郑重其事、严肃无比,实则是好大喜功走过场,玩作风整顿的“花样游戏”。
  在我看来,检讨沦为作秀倒尚在其次。更重要的是,电视媒体是公共资源,公共管理者内部的作风整顿也堂而皇之地轻易上电视,实质上是对公共资源的滥用,是另一种形式的“以权谋私”。公权力受公共委托管理公共事务,掌握有调配公共资源的权力,但这种权力来之于民应用之于民,而不能将公共资源异化为权力“表演”的道具。这样的行为如该检讨,那上电视倒是正确的选择了。
  数十名官员一窝蜂地上电视作检讨,又是彩排,又是录制,占用了电视媒体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,造成了无谓的消耗。说句实在话,这样一场电视检讨秀下来,除了能让作检讨的官员在电视上露露脸之外,还能有什么作用呢?有这份功夫,还不如踏踏实实抓抓行政执行力的提高,建立健全相关作风整顿制度,让作风散漫者付出切实的代价。当然,也有必要在精简会议上做做文章,不要再让“一把手”们手忙脚乱疲于奔命。